猪蓝耳病诊断与防治存在的误区,养殖户应注意避免!
			来源:罗冬养猪 2024-02-20 17:19:45|  查看:
次 
			
				
					
				
				
          		  在蓝耳病的防控当中,我们养猪人往往存在以下几个误区,需要大家认真了解。
  1.误诊错判,措施偏离
  发热(低热、中热、高热都有)、便秘(有时带粘液或血液)、尿黄(深如浓茶)、不食(厌食或食欲减少)、精神委靡(扎堆、畏寒、颤栗)、皮肤红斑(两耳、腹下、臀后、直至两耳出血坏死脱落)是共有特征。
  有的还有咳喘,呼吸困难,甚至窒息而死,后期拉稀或顽固性便秘,最后脱水、消瘦、衰竭死亡。
  往往被误诊为蓝耳病、附红细胞体病、流行性感冒、弓形体病、链球菌病等,用了大量抗菌、消炎、退热药而以无效告终。
  根据综合判定及临床诊断,高热病仍以猪瘟为主(大型电子游艺网站
有时会有急性猪瘟与非典型猪瘟同时存在),有时可出现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,便会大量死亡。如猪瘟+蓝耳病、猪瘟+圆环病毒病、猪瘟+猪流行性感冒、猪瘟继发出血性败血症、猪瘟与喘气病混合感染等。乱用抗菌退热药将延误病情而增加死亡。
 2.陡然降温,养痈遗患
  2.陡然降温,养痈遗患
  有的人急功近利,急于求成。
  总想一针搞定,超剂量、大量使用退烧药和抗菌素,如1头中大猪注射20ml安乃近(或安痛定),加青霉素80万单位×10瓶,外加地塞米松10~20ml和柴胡注射液(大剂量),温度很快降至正常,采食少许,便以为有效了,结果降了温,久久不采食,过一阵子,又反弹上去,高热不退。
  3.饥不择食,病急乱求医
  发热是种病理过程,也是机体动员防御机制对抗病原(病毒、细菌)的一种保护措施,陡然降温会使抵抗力骤降,治标不治本,使病原体继续增殖。切莫性急,要逐渐退烧,针对性地按疗程用药。
  发病电子游艺网站
的畜主,见到传染病来势猛,于是便多种药一齐用(重复用药)或加大剂量使用,或一针不见效便频频换药。
  例如有用青霉素+红霉素+头孢菌素(实际三种药作用差不多),安乃近+地塞米松+柴胡,土霉素+泰乐菌素+氟苯尼考等等,而且剂量惊人。
  某电子游艺网站
的兽医给50 kg重的猪注射安茶碱1盒,低温时(频死期)用麻黄素1盒(25 m1),如果疑似猪瘟,切忌不能用地塞米松(皮质类激素是一种免疫抑制剂),以后用疫苗紧急接种就无效了。
  4.狠抓消毒,2次/d
  发病后的临时消毒,只是一种为减少病原的临时措施,1次/2d即可。
  因为外界消毒再好,机体体内的病原还是在不断往外排出,始终不能一劳永逸,只有在最后1头病猪死亡或康复后的最后一次消毒(终末消毒),才能灭绝病原,所以2次/d消毒,确有浪费用药、增耗成本之弊,应按规律办事,不能操之过急。
  5.供水不足,增加死亡
  水是生命第一源泉,猪龄大小,每日需水量不同,
  5~10 kg猪:1.3~2.5L/d;
  10~35 kg猪:2.3~3.8 L/d;
  35~100 kg猪:3.8~7.5L/d;
  后备母猪:13 L/d;
  哺乳母猪:18~23 L/d;
  种公猪:13~1 7 L/d。
  根据气温、季节、干喂还是湿喂,需水量有所不同,如果干喂,须饮水9~10次/d,脱水1/3就有生命危险。
  6.有病就卖,疫源泛滥
  病猪户为减少经济损失,当治疗效果不佳,或猪久不采食,于是赶快想办法卖掉。
  病猪在出售、运输、屠宰、加工、洗涤过程中都从排泄物、分泌物、污染工具大量散布病原,便大大增加了传染的机会,一家发病,四邻遭殃。
  而且病电子游艺平台
充好电子游艺平台
或灌了腊肠,包了包子给人吃了,还贻害人民健康。乱卖、乱宰病猪是防疫法法规所不容的,切莫损人利己。
  7.程序紊乱,免疫失败
  猪瘟、伪狂犬病、蓝耳病、5号病疫苗预防注射搞得好的电子游艺网站
,在高热病流行中很少发病,即使发病也不超过20,所以搞好以上四大病的免疫,是预防高热病的关键。
  有的注苗太早(母源抗体还未消失)、选苗不当(疫苗质量差)、注射技术不佳(针头短、注入皮下脂肪、皮肤消毒药侵入针孔、重注、漏注等)、注射剂量不够、疫苗冷藏不好等等,都可造成免疫失败。
  8.盲目注苗,不重监测
  科学的免疫程序,应当既是合理的,又是结合本地疫情的。
  对猪体内的抗体滴度监测,是我们制定免疫程序的依据,实践中只顾打苗,不注意抗体监测极为普遍,怕小麻烦,结果带来更大的麻烦。 
				 
          	
			
          	
          					
			
			【版权声明】电子游艺网站下载安装
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、电子游艺网站下载安装
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、电子游艺网站下载安装
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,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;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,不构成投资意见。若有不妥,请及时联系我们,可添加官方微信号“zgyangzhuwang”!